當天19時45分,萬千觀眾圍坐屏幕前,在翹首期盼中迎來了大型工業(yè)紀錄片《鋼鐵脊梁》第一集《鋼鐵雄心》。在這一集中,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(下稱天管)打破石油套管依賴進口的故事“閃亮登場”。
“西北大漠,生命禁區(qū),卻蘊含著大量的油氣資源。”生動的解說詞娓娓道來,茫茫戈壁,浩瀚無垠,壯觀恢宏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映入眼簾,直擊人心。一座高高聳立的鉆井平臺矗立在金色沙海與蔚藍蒼穹間。這是新疆塔里木盆地果勒三區(qū)12號鉆井平臺。
看到熟悉而震撼的畫面,天管銷售總公司新疆分公司經(jīng)理艾學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,思緒回到了火熱的5月份。
5月16日傍晚,《鋼鐵脊梁》攝制組不遠萬里抵達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。在600公里的沙漠公路上,歷經(jīng)7個多小時的長途顛簸,他們終于風塵仆仆地到達了中石油塔里木油田拍攝現(xiàn)場。
果勒3-H12井是一口設(shè)計井深8118米的超深井,將采用3開次,全井使用天管自主研發(fā)的抗硫化氫、高鋼級特殊扣套管680余噸。為了全景展示石油套管下井、固井等鮮為人知的場景,攝制組大量使用了航拍、高速攝影等拍攝手段,每天乘車4小時往返400公里,不辭辛苦,連續(xù)拍攝了4天,才記錄下一組組彌足珍貴的精彩畫面。
“向超深地層要油氣,無縫鋼管必須經(jīng)得住高溫、高壓、高腐蝕的考驗。”鏡頭推向了套管底部的連接處,只見一圈圈完美“雕琢”的螺紋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。
每一個精美的鏡頭,都滲透著攝制組和天管、油田工作人員的辛勤汗水。由于大漠天氣多變,環(huán)境艱苦,有的鏡頭一拍就是幾十遍,直到夕陽西下,夜幕降臨,紛繁復雜的拍攝工作依然緊張有序地進行著……
在《鋼鐵脊梁》第一集中,讓廣大觀眾印象深刻的另一個畫面,是電氣“華佗”、全國勞動模范李剛工作的場景。
“大無縫故事的主角李剛,話不多,做事細致沉穩(wěn)。拍攝間隙,他經(jīng)常會問一句:‘我要離開一下,下一個場景拍攝大約幾點開始?’每次他都會準時趕回,然后不好意思地解釋一句‘我去開了一個會’,或者‘我到車間去解決一個小問題’。他走路的速度很快,他常說,一線生產(chǎn)車間的事情耽誤不得。”《鋼鐵脊梁》第一集導演朱彤回憶起在天管生產(chǎn)現(xiàn)場拍攝李剛時這樣說。
“連接兩根管材之間的絲扣精度,是制約石油套管國產(chǎn)化的‘卡脖子’問題,螺紋齒高誤差必須控制在2.5微米之內(nèi),螺距控制在3.8微米之內(nèi),1微米相當于一根頭發(fā)的1/50。”李剛對生產(chǎn)難點的講解,道出了石油套管國產(chǎn)化的艱辛。
導演助理胡波感慨地說:“有的鋼廠為1厘米努力,有的為1毫米努力,但是天管在為幾微米努力。1毫米的千分之一,以至于我們拍攝的鏡頭都難以展現(xiàn),這也說明了天管生產(chǎn)的難度!”
“忙碌代表著敬業(yè)。無論是在銷售第一線,還是在生產(chǎn)第一線,正是因為有這些無數(shù)敬業(yè)的天管人,我國的石油勘探開采才挺起腰桿,不再受制于人!”朱彤滿懷激情地說,“拍攝回來后,每當有同事問我,超深油井開發(fā)成本一定很高吧?我們拍攝團隊的伙伴們都會這樣回答,成本高是因為有人‘卡脖子’,突破‘卡脖子’是國家賦予天津大無縫的使命,他們做到了!”
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?!朵撹F脊梁》的視聽盛宴讓所有天管人心潮澎湃,驕傲自豪。從石油套管國產(chǎn)化的擔當者,到國家能源安全的守護者,拼搏奮進的天管人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在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偉大征程中,正瞄準更高目標,放飛夢想,不斷超越,挺起更加堅強有力的“鋼鐵脊梁”。
?